查看原文
其他

还有其它沉睡的“第二十条”吗?

王闲乐 上观新闻 2024-03-27
继春节档之后,这两天,“第二十条”又成了今年全国两会上的一个热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都专门提及了“第二十条”,即正当防卫条款。最高检用正当防卫案例重申“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最高法院报告里的一句“‘第二十条’已被唤醒”,更是冲上热搜。


“第二十条”能被唤醒当然一件好事。但我们不妨想一想,政府部门这些年制定出台了众多政策文件,其中是否还有像“第二十条”这样沉睡已久,甚至被遗忘了的条款?更进一步说,更应该做的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避免它们陷入沉睡?

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个法条、一项政策如果不能落到实处,即使是最新出台的,那么从作用上看,和沉睡已久也没有什么实质区别。每一条陷入沉睡的公共政策,都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是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

这不是危言耸听。从代表委员到普通百姓,大家之所以对“第二十条”如此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们总是希望从法律、规章、政策、制度中获得稳定的预期。当条款“沉睡”多年,这个预期就会变得极不稳定,人们不清楚面对不法侵害时自己该采取什么行动,由此产生了不满,带来了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第二十条”如此,公共政策也是如此。

要避免政策陷入沉睡,首先要确保它能够遵循规律、广聚共识、于法有据。并非所有沉睡政策都值得被唤醒。有些部门制定的政策和管理办法早已不能适应当下的生产力发展需要,实践已经证明,若是时隔多年突然重申执行这些不合时宜的“老办法”,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制定出台政策前,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充分考虑目标对象的感受度,制定出切实可行、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政策。此外,还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法律库、工具箱,该改进的改进,该取消的取消,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给经济社会注入更多活力和确定性。

另外,新的政策出台有时产生观念和利益冲突,继而遇到阻力。就像“死者为大”“谁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认识,一定程度上让办案人员不太敢适用正当防卫制度。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保持定力、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拿出清晰态度,该发声就要发声,该力挺就要力挺。

可以相类比的是,党和政府多次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不当竞争等问题,实质上是在阻碍国家层面的大政策落地,相关部门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理直气壮予以制止。可惜在很多地方,这样的工作还远远称不上到位。

今年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表示,要继续加大对行政性垄断的监管执法力度,坚决纠正利用隐性壁垒实施地方保护行为,严禁利用地方标准实施妨碍商品要素自由流通。这就是给经营主体和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释放的积极信号。

最后,任何政策都必须考虑到可执行性问题。“第二十条”之所以长期“沉睡”,很大原因在于法律规定过于原则。2020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相关司法解释,明确指出认定防卫过当应同时具备“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不能苛求防卫人。如此一来,一线办案人员有了明确的判断标准,使用起来自然更加放心大胆。

因此,对政策制定者来说,决不能满足于出台一些大而空的“鼓励性”政策,还必须要具备明确的细则和实施方案,让好政策能够真正落地。

简而言之,人民群众为“第二十条”被唤醒而欣慰,但人民群众更希望它从未沉睡。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王闲乐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huisong


◢ 猜你喜欢↓↓
火爆程度惊人!上海73万人同时在线,最快4秒就抢光...还能捡漏?咸鱼上等转让靠谱吗?解答→
刚刚确认,又要反转!上海人准备好,明晚雨水要来,能否入春?就看这天......
突发!一男子用榔头砸珠宝店柜台,称“我不是中国人”,刚刚杭州警方通报来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